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债权债务

长见识!仙桃典当公司民间借贷纠纷,仙桃鲁美姣

阅读:

荆州花鼓戏著名演员鲁美姣老师,从艺六十多年来,除却塑造的许多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,鲁老师的行腔艺术特色更是一绝,其演唱刚中有柔,曲中有直,字字动听,句句曼妙,大珠小珠落玉盘。在她的艺术生涯中,一直是努力地付出,严肃做事,低调做人。且勤于实践,自成风格,独自成溪,随性流淌,为沔阳花鼓戏唱腔、表演艺术的丰富和发展,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。


鲁老师是一位江汉平原妇孺皆知的花鼓戏旦角演员,展示她唱功“绝技”的几出传统戏,比如《秦雪梅吊孝》中[弃红绫]唱段,《天要下雨娘要嫁》中[林氏为儿改嫁有何罪]唱段,《三娘教子》中[有三从和四德]唱段,《白扇记》中[黄氏女]唱段,《荞麦粑赶寿》中[谯楼打罢初更尽]唱段,《赵五娘吃糠》中[描容上路]唱段。这些传统的戏剧唱段,鲁老师凭着她扎实、精湛的戏剧演技功底,以具有个人特色的情真意切演唱,无不让观众赞为叹之!

精雕细琢,方为美玉。鲁老师的行腔艺术特色,经历了几十年的打磨,从清新飘逸到刚健深沉,以致委曲苍劲。她的行腔发音自然,吐词清亮;运气自如,圆而不滑;亦俗亦雅,宜悲宜喜。在艺术上,鲁老师世袭了沔阳花鼓戏汪氏门派的传统风格,同时又吸收了其他剧种唱腔的特点,再加上她自己的发展和创新,其行腔高雅清脆,圆润悦耳,无以名之。


“听了鲁美姣的哟喂哟,害病不吃药。”这诙谐幽默的比方倒也不假!鲁老师天生一副好嗓子,音域宽,音色美。她的行腔发音,用嗓高音多,低音少,声由情出,情赖声传。沔阳花鼓戏主腔中的“高悲腔”,是用于表现不同人物悲痛、忧郁、伤感、凄凉的唱腔,尤其是那“哟喂哟”女悲腔,高亢婉转、传情达意,十分动人。鲁老师善于真假嗓音,诉述出剧中角色哀怨凄凉,惨痛的情感。每当她唱起如泣如诉的花鼓戏悲腔的那一刻,令观众潸然泪下,感动全场!

所谓“行腔”,是戏曲演员按个人对剧情、曲谱的体会来运用腔调。讲求气息通畅,声音响亮,结实有力;自如而圆润,稳定而持久,且依曲演唱,既要唱词清晰,亦无荒(黄)腔走板之误。下面,浅谈的是鲁老师在以字行腔、咬字润腔等方面的技巧。

我是一个热爱传统文化,喜欢看戏、听戏的人,每当我摇头晃脑地聆听着鲁老师演唱的《秦雪梅吊孝》中[弃红绫]这一唱段的视频时,那如泣如诉演唱表演,令我震撼。秦雪梅见血灵悲声大放,哭一声商公子我那短命的夫郎!鲁老师极尽感情投入,所唱出的一字一句,过耳难忘。把前来吊孝的秦雪梅,对亡夫商林的爱之深切,表达得淋漓尽致,悲切感人。

荆州花鼓戏剧情多以反映百姓遭天灾人祸,多苦多难生活的素材,故有“十出戏、八出哭”的说法。再加接地气的天(天门)沔(沔阳)方言,听起来的哭腔也就更加的悲怆不堪,。哭戏中,又以“死别”为多。因此,荆州花鼓戏《秦雪梅吊孝》这出戏,在民间具有强势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渊源。

生离死别,阴阳幽怨的哭戏,以凄婉的曲调,哀怨的词句,来哭诉失去亲人带来的悲痛,歌颂死者的生前功德,寄托对死者的怀念。噫乎!不说《李天保吊孝》中的李天保,也不说《雪梅吊孝》中的秦雪梅,这些对上天哀求的哭灵。总之,一曲离歌万古愁,一折悲戏碎人心;无故为何凄凉里?愤恨惆怅无泄处。

哭戏唱到痛处,演员的经历坎坷,会有感而发,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。观众见演员撕心裂肺、悲天恸地,观众也常常要掬一把辛酸一把泪。虽说假戏真做,也能感动人。看戏的触景生情,联想自身,往往是演员在台上唱着哭,观众在台下听着哭,台上台下互动起来,哭成一片。

荆州花鼓戏《秦雪梅吊孝》中[弃红绫]一段:

叙述的是秦国政嫌贫爱富,欲退其女雪梅与商林婚姻,对借秦府读书的商林多次羞辱,棒打鸳鸯,并将商林赶出府门。商林又羞又气,思念雪梅,于是一病不起,奄奄一息。秦父又命丫鬟为商林冲喜。商林方知真相后,恼羞成怒,气绝而亡。秦雪梅不顾父亲反对,冲破世俗偏见,来到商府祭吊。

荆州花鼓戏四大主腔中的高腔,是花鼓戏最有代表性的唱腔之一。高腔长在抒情,可表现喜、怒、思、忧、哀、恐、惊等多种情感,高腔,又细分为“喜高腔”、“悲高腔”、“快高腔”、“慢高腔”等。

[弃红绫]唱段,鲁老师运用的是悲腔,即“三起板”哭腔来完成。当开口演唱第一句“弃红绫披孝衫来到商门,商林!夫啊!公子!我的……哎呀!我的夫啊”时,鲁老师在舞台上做出急扑的动作,叫人看后全是戏情,达到一种至死不渝的凄美的境界。紧接着唱到无字腔“哟喂哟……”的时候,观众被她的拖腔而动情、而折服,掌声四起。

接着唱到“见血灵不由我更惨十分”,在鲁老师唱到这个“更”字时,让人深感秦雪梅的悲之恸,痛之惜,情之重!“哭声天,天可知……哭声地,地可晓……”揪心断肠。再接着是“埋怨”起气量狭小的商公子来,唱词是这样的:“哭一声商公子你心好狠,狠心哪抛丢吔一家人;上丢得婆婆老无人奉敬,下丢得你的妻年幼青春。”

戏词除排比句,一般是少有重复的,在这二句唱词中,“丢得”的重复出现,鲁老师在音节的处理上,恰与其份,韵味十足,且前一个“丢得”用的是轻声,后一个“丢得”用的是重音,让人感到雪梅对商公子的不舍与无奈,使得观众一切情感都化作了眼泪。还有“我夫好比中秋月,你妻好似伴月星。”也唱得哽咽有声,涕泣有节。“我好比鲜花盛开遭霜打,恰到逢春被雨淋”。唱到这时,观众也逐渐地放松了心情,从中领悟出高腔抒情的味道来。再就是那一连串“实指望……又谁知……”的唱词,字字痛楚,刚柔相济,将剧情推向了高潮。酌酒三拜夫君,追忆相爱之情,饱含着秦雪梅对商林的无尽怀念。最后,鲁老师运用的是快高腔,把这段“三拜”唱得行云流水,婉转圆润,不仅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,而且跌宕起伏,也让观众每个毛孔都淌着酸泪。所以,《秦雪梅吊孝》中[弃红绫]一段,是鲁老师的经典之作,完美的唱腔让人回味无穷!

唱功的“精细”,特别是发音和咬字,是鲁老师独特的艺术风格。演唱时,她注重行腔,注重所表达意思的通达,每一句唱腔,每一个声韵,甚至念白的个别音符,她都要经过反复地雕琢。

沔阳花鼓戏《天要下雨娘要嫁》讲述:

是农家寡妇林氏与儿子杜文相依为命。因大雨成灾,家中断炊,债主逼债,林氏无奈之下只能改嫁外地商人周厚德,儿子杜文则被强留给了族人。依靠林氏的暗中资助,杜文高中状元,官至礼部尚书。碰上了前来应考的同母异父兄弟周麒、周麟,其事为副主考杜副官所知,杜文羞恨交集,在林氏寿诞之日,上门羞辱其母改嫁失节。一腔悲愤的林氏见此,遂含恨自尽。于是,杜文才有“听恩叔道真情我魂飞天外”的悔恨。

《天要下雨娘要嫁》中[林氏为儿改嫁有何罪]唱段,鲁老师把声腔发挥到了极致。开始运用的是摇板、二眼高腔转一字板高腔,后转悲腔,又转悲腔清板,再转悲腔唱“鱼咬尾”,最后是悲腔转一字板高腔。时而紧拉慢唱,时而舒缓激扬,犹如痛不欲生的生活节奏、人生的轨迹和心路的历程。唱出林氏的悲愤。

念白即半唱半念,念为韵白,是为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、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服务的。[林氏为儿改嫁有何罪]唱段,开头部分“巍巍盛顺照日月,悠悠千载教世人;古来多少贞烈女,名标青史荣子孙。”原先是一段唱腔,后为压缩演出时间改为一段念白。鲁老师以一眼板形式出现,念得节奏感强,声调铿锵,快而不乱,慢而不断。

林氏手拿《贺辞》,“我的天啊!”一声感慨,情真意切!“我林氏为儿改嫁有何罪?为什么却叫我母子成寇仇。儿不该想得娘神消形瘦,儿不该望得娘霜染满头……”鲁老师在唱“儿不该”三个字时,声音缓慢而低沉,林氏那守望的形象仿佛历历在目,让人思绪万千!

传统戏词曾有“三十六哭”、“七十二个再不能”的排比句。此段唱词后接的大段排比句“实指望……又谁知……”,唱词一正一反的比较,揭示人物思想情感。鲁老师行腔彻满,委婉细腻,幽怨哀伤,如泣如诉。“做表功”严谨规范,赋予变化。

唱到最后的“林氏敢对苍天诉,问心无愧对手足;你手摸良心问自己,到底谁是无情无义、忘祖忘族的无耻之徒。”鲁老师运用了快高腔,热烈奔放、响遏行云,如泣如诉,不绝如缕。

值得一提的是,[林氏为儿改嫁有何罪]唱段,鲁老师以自己的演唱风格为本段增色不少,其华丽唱腔,让观众热血沸腾。

懂板,是鲁老师对行腔艺术多年的修养。落板稳,音调准,如[林氏为儿改嫁有何罪]唱段的最后二句,鲁老师采用了“落板”来行腔,即唱到上句中最后二个字时,暂歇一下,用来换一口气后,再接着按不变的腔调去唱下句。既严肃庄重,又优美大方,把唱段发挥的淋漓尽至。细听鲁老师的这几段行腔,幺板也曾有出现。幺板是在最后二句的上句中留出一个字来,停顿一下不急于去唱,去完成所要表演的动作后,再接唱这留出的一个字和下句。故落板和幺板,也叫“留板”。板式是戏曲音乐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,沔阳花鼓戏的板式种类居多,即是节奏,也是演唱剧目内容的需要。

与80多岁鲁老师交谈,她曾说:“唱戏,就是唱气。我不能上台唱,不是没有嗓子,而是气不够。”

此话阐述了唱戏中任何一个音高、音色和力度的变化,都与一定的呼气压力有关。鲁老师唱功的呼吸吐气,气息稳定,声音通畅。她善于根据人物情感的变化,为唱腔注入情感。其行腔时而如穿行于山谷中激荡回旋,时而如流至沟涧迂回曲折;时而如暴风骤雨来势急遽,时而如和风细雨如此舒缓;时而冷若冰霜,时而柔情似水。正是这样的唱腔特色,鲁老师的表演艺术,才具有高深的造诣,独具匠心。

《三娘教子》这出戏的情节是:

商人薛子路在镇江经商,不幸身死,由老仆薛保前去运柩回乡。家中妻妾三人,张氏、刘氏改嫁而去,张氏留下一子薛义。三娘王春娥怜其年幼,无人抚养,发誓守节抚孤。一日,薛义在学堂受到奚落,讥其无母,回家与三娘吵闹。三娘悲痛至极,割断机头。经薛保从中劝说,母子始和好如初。该剧目唤醒人们真、善、美,识别人间伪、恶、丑,是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好戏,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。

用心体验领悟角色,是鲁老师艺术特色。剧中[有三从和四德]这一唱段,鲁老师运用了悲四平的唱腔。整段唱腔注重了声、韵、意、气的使用,平稳朴实,低回悠扬,既叙事,又抒情,沁人心肺,感人至深,无不打动着观众的心灵。在“做表功”方面,鲁老师采用了青衣的表演程式,一举手、一投足、一腔一调、一言一行,细腻传神地塑造出三娘牺牲自己,成全别人,忍辱负重,笃守诚信的崇高人格和丰满完美的艺术形象。

“欲尝甜瓜自己种,自种苦瓜自己尝。”三娘!一个温柔、贤良的村妇形象,谁曾想到在民间,也有着这么一位“活三娘”,她——就是鲁美姣老师!

“黄氏女身落在鸿升典当,思老爷想金元泪洒胸膛……”《白扇记》中[黄氏女]唱段中,鲁老师用圻水腔演唱得快中有慢,慢中有快,如泣如诉,情深意切,酣畅淋漓,一气呵成。把渔网之母黄氏女对金元的思念,对强贼赵老大的恨与仇表现得尤为突出。特别是那一句:“娘做大,女做小,天地惨丧”,道出了恶人的兽性,人伦的悲怨。听后心酸血腥,泪水直流。喜欢鲁老师唱的这段。

《荞麦粑赶寿》故事说的是:

员外王伯昌夫妻有三个女儿,大女儿金花,二女儿银花都嫁入官宦、富商之家,唯有三女儿翠花嫁入穷秀才徐文俊。其妻蒋氏六旬寿辰,金花、银花送来名贵寿礼,翠花因家贫,将仅有的三升荞麦做成粑粑前来拜寿,受尽父母讥讽冷落,以致母女击掌断交。后王遭遇火灾,伯昌死去,蒋氏一贫如洗,金花、银花均不收留,落得乞讨度日,翠花闻之,将母亲收留奉养,检其之过,警示后人。

“我的娘你也是造化不好,娘膝下无有儿只有三个女娇。大姐姐许配张家家财不小,二姐姐许配李进人称富豪,唯有得三女儿不听训教,许配了徐文俊苦守寒窑。曾记得我的娘你六旬寿到,姊妹们回家去同贺蟠桃,大姐姐送的是青绸皮袄,二姐姐四抬盒外加八挑,三女儿人虽穷可是人到礼到,那荞麦馍赶娘的寿辰惹娘心焦。我的娘你将荞麦馍往地下倒,你说儿是叫花子爱把路跑。你还说儿在堂前惹宾客好笑,你将我母子赶到厨房去把火烧。姐姐的侄儿吵,你照顾得周到,那残菜汤、光骨头欺我的娇娇。二爹娘又欺穷来又欺小,你恶森森将我母子赶出府曹。多亏了老院公为人厚道,他留我母子在马坊暂歇一宵,只冻得我的保儿高声喊叫,惊动了我的娘前来观瞧。你责备儿碾坏了你的稻草,牛不吃马不闻是又不好烧。我母子在马坊一场争吵,你风雪夜将我母子赶回寒窑。荒郊外风雪如海,我是难辨路道,娘扶儿,儿掺娘是一跌一跤。回窑后我的保儿把实话讲了,恼怒了文俊夫要休我出窑,多亏了我的保儿讲情,我夫妻才和好,我的夫他勤发奋才有今朝。娘从前你住高楼还嫌屋窄小,你到今天,也只落得住破庙寒窑。娘从前吃鱼肉,你嫌味不好,到今天那锅巴粥,也吃得几瓢。娘从前穿皮袄,你嫌毛粗了,到今天稻草系腰。娘从前走人家是乘车坐轿,恭喜我的娘,你越老越显健,能走会跑。娘讨饭就该到大姐家讨,饥饿中二姐家去住几朝。我本当收养娘怕姐姐好笑,收养娘怕文俊恶气难消。休怪你儿忤逆不孝,娘有从前才有今朝,老娘亲要讨饭别家去讨,翠花女不养娘我不犯律条。”

翠花女见到乞讨的老娘亲时的这一段“捡过”的唱词,酣畅淋漓,听得流泪。女儿再穷,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,这“过”该“捡”,王家庄该烧。

特别是《马坊风波》这一场中[谯楼打罢初更尽]的唱段,鲁老师的演唱先用了《叹五更》唱腔:“谯楼打罢初更尽,恨爹娘毫无骨肉情。大姐二姐是娘养,难道说三女儿就不是娘生?耳听谯楼二更到,想起了徐郎夫我心更焦。悔不该不听夫好言相告,果然是我的娘把骨肉情抛。”后面的唱词采用了《十枝梅.思儿》唱腔:“大姐姐引她的儿到东楼睡觉,盖的是丝棉被虎皮羊毛。二姐姐西楼打睡怕她冷了,火盆保暖盖的是毯子毡条。我也是你的亲生女不过穷了,未必说该睡这马坊闻这屎臭尿臊。这马坊四壁空空雪花飘绕,一把草怎能盖得我的宝宝娇娇。北风吹儿叫冷心如刀绞,万不能冻坏了徐家的根苗。徐门中若把这香烟绝了,翠花女做了罪人天也不饶。无奈何将我儿怀中来抱,我的儿咬紧牙关暂住今宵。”鲁老师发出的声腔缠绵悱恻,沁人肺腑。如涓涓细流,快而不急,稳而不拖,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。把翠花女对嫌贫爱富父母的痛恨、对保儿的疼爱和对丈夫的一往情深表现得贴切充实。听完这段唱,令观众的心会久久不能平静。

《赵五娘吃糠》中的:

赵五娘是一个贤孝妇,丈夫蔡伯喈进京赶考,她独自一人在家侍奉公婆,承担起家庭的全部重担。饥荒年间,赵五娘家锅里无米煮,灶下无柴烧,三餐无一饱,只得外出借粮。她将借来的一点米,煮成稀粥端给公婆吃,自己却躲在厨房里吃糠,结果反而被婆婆怀疑她在偷吃大米饭。当公婆强行将赵五娘推倒在地,冲去厨房看个究竟时,这才发现赵五娘背着他们偷吃的,根本不是什么米饭,竟然是糠!公婆这才悔恨交加起来。

在灾荒绝境之下,公婆为了能让赵五娘放心地去京城寻夫,而双双吞糠自尽,赵五娘眼睁睁地看着公婆噎死在自己的面前。是何等的悲痛欲绝,又是何等的凄惨悲凉!公婆死后,五娘无钱买棺材,她剪下头发,沿街叫卖。无钱请人埋葬公婆,她用麻裙兜土筑坟。然后描容上路,进京寻夫。

[描容上路]这一唱段,说的是五娘在月光下凭着记忆,描画公婆的容像,打算带在身旁,去寻找丈夫。这一段更是饱含激情,声情并茂,真切感人。

赵五娘是一个道德高尚、善良淳朴、任劳任怨,有着美好品格的女子。围绕封建伦理纲常、伦理道德观,鲁老师塑造这个人物,从文化与传统美德在人物身上的体现找出发点,展现出“赵五娘端糠碗珠泪滚滚”的人物性格。“提羊毫,不由人,泪往下降;误记了,二公婆,什么容妆……”鲁老师用的是打锣腔的演唱,旋律流畅,深沉悲怆,“哭味”十分浓郁。难怪有观众这样来评论鲁老师唱出的“悲调”,她哪里还是在唱,简直就是在哭诉,让戏迷跟着她一起流泪。更有同行说,剧团建家属楼所筹集到的资金,就是鲁老师用一声声“哟喂哟”悲腔“哭”来的。

当然,鲁老师的精彩唱段和唱腔特色远不止这些。总之,鲁老师在戏曲文化中,因为她对花鼓戏艺术的认真执着、甘于奉献,善于思索,勇于创新,所以她在旦工表演方面,成为花鼓戏舞台演员中的佼佼者。

另:本人只是花鼓戏的一名普通爱好者,第一次尝试写荆州花鼓戏名演员专业知识性的文章,当中的错误肯定在所难免,请各位不吝赐教!衷心希望鲁老师把花鼓戏艺术传授给年青一代,更衷心希望鲁老师顺遂安康!吃鱼不乐打鱼乐,无忧无虑乐余生!